查看: 7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岸工程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发表于 2015-10-29 08:3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岸工程师

我接触过一些**中年工程师,他们谦逊,内敛,专业,礼貌,心态平和。和大陆**中年工程师比较,两者对工作的观念方法,处事原则相差不大。而以青年工程师比较,大陆和**两者对工作的观念方法相差很大。

目前中国处于社会变革的时期,整个社会显得浮躁。大陆的青年工程师已极少有人愿意“十年磨一剑”。往往做了一年项目助手,第二年就想做主要角色,第三年就要做Leader。而且一旦达不到个人目标就频繁跳槽,致使成不了真正的技术精深的专家。而**的青年工程师即便是一个普通的测试职位也往往愿意一做十年不改行,成为专家级的工程师。

大陆工程师频繁跳槽最主要的表象原因是外部机会多。其次就是薪水低,学不到技术,公司环境不好。事实上频繁跳槽,在上个世纪的80~90年代**也是这样的状况。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上的压力,眼看着房价节节上升,十年不吃不喝也买不起房,这时应遵守的职场伦理就被丢在了脑后。而所在的公司因为前期投入的培训费还没收回,薪资自然是慢慢的加。这样跳槽就在所难免,“存在就是合理”既然他到外面公司能有大幅度的提薪,为什么原公司就不能做到呢?可能就是这口“气”咽不下去,结果多数还是双方受损,所以如果大环境不变这是公司和个人还继续要承担的阵痛。

大陆年青工程师从学校的教育到社会的现实看到的都是极端的功利性,因此学技术也还是为了改变目前的处境。当公司看出这种风险,又不愿意大幅度加薪,采取的方法就是,技术封 闭,技术分段,这就形成了不良循环。

中国文化教育与西方教育最大的区别是缺乏一种建立在逻辑分析基础上的思维。从中国文化传统中演变而来的教育带有过强的“艺术性”,目前中国教育中和报刊上的 “隔靴搔痒”文章,是一种不好的示范和引导。**工程师比较早的吸取了以西方和日本的在逻辑分析基础上的先进方法,在精细思维,执行层面的细微处体现了长处。

两岸工程师共有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很多公司应届毕业生从学校一出来,就到了研发部门,缺少对新产品的生产制程知识和经验,设计的产品不利于批量生产。原来国企培养应届毕业生,都是先在生产线工作1年左右,优秀的选拔到技术科(工程部)再1~2年左右,再选合适的到设计所(研发部门),这样选拔出来的工程师才能研发出方便量产的产品。就硬件工程师来说,不应跳过这一重要环节。

大陆优秀人材在台资企业没有归属感,因为台企虽然都大幅投资建厂,但一个普通的**人,就因为他是**人就可以做主管,而大陆人材即使很优秀也只能做课长。很难做上去。更不要说象在大陆企业优秀人材有股票等的利益分享。 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因仑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