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ndroid 应用程序框架之无边界设计意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发表于 2015-3-26 20:4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ndroid的应用框架的外特性空间的描述在SDK文档有十分清楚的描述,Android应用的基本概念,组件生命周期等等有详细的描述。在外特性空间中,Android提供了Activity,Service,Broadcast receivers,Content Provider,Intent,task等概念,我在这里不讨论这些概念定义,因为SDK文档已经讲得够详细。

在阅读SDK文档和研究Activity这个概念时,我感觉到了在Android中若隐若现的Android自由无边界这个设计意图。Android的应用只是一个虚的概念,并没有实际的入口,这个不像Window平台上的应用程序的概念,Android更多的是提供组件(Components)的概念。为什么要虚化应用的概念?我想这个虚化就是自由无边界设计意图的直接体现。突出请求和服务,突出组件个体,弱化边界,系统的各个组件可以自由的无边界的交流,服务请求者直接发出请求,不论这个对象在何处和属于谁的,组件是自由独立的个体,一个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请求使用其他的应用的的组件,这个是Android应用框架设计的核心理念,其他的一切都是在为这个核心理念服务。

让程序员忽略应用的概念,甚至彻底的抛弃进程这样的概念,程序员看到的就是一个一个的组件,应用程序员利用这些组件来架构成一个所谓的应用,那么设计者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一个抽象的应用模型,在这个模型下产生概念和接口。

我们知道MicroSoft提出了Application,Windows的概念,有前景应用(Foreground Application)概念,MicroSoft的应用模型中用户交互则完全交给了Window,各种界面的呈现都是属于这个应用的是孤立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各个构成对象不能相互访问,最多提供一个进程间通讯机制,那个也是应用程序层面的。虽然Microsoft后来也提出了组件,分布式组件等概念,但是这些不是根植在Windows系统中,而Android则是彻底的组件化思想构建,一开始的应用程序概念就是Activity,Service,Broadcast receivers,Content Provider,Intent,Task。这些概念体现了一个人机交互的模型本质:

  • 界面呈现
  • 发起请求,响应请求
  • 内容交互
  • 消息接收处理

Activity是Android应用的核心概念,简而言之Activity为用户交互管理者,有一个可视界面呈现,而Service跟Activity的区别是他在后台运行,没有界面呈现。而Intent的意义是意图,他在Android的概念空间中,代表消息,这个消息代表了请求的意图。

Activity可以到处存在,提供服务,消除空间差别,Activity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更能表现面向对象的实质。这个个体需要接受另外的个体的消息,可以随时发起对另外一个个体的请求。个体是自由的,Android中你可以开始一个Activity,但是没有权利消灭一个Activity,这是个体权利的体现,个体的消灭是由系统决定的,这个就是Android中Activity蕴含的人文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中科因仑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