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晶体管电路设计 第六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发表于 2014-10-31 08:4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该讨论输出回路了,我们来看一张已经标好信号流向的图片。



   

      因为这是一个三极管的共射极放大电路,所以输出信号我们定义为从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从发射极返回。这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三极管看做是一个电流源,为什么是电流源而不是电压源呢?首先,在前几贴我们提到过,三极管是一个流控流型器件,它的放大作用是以电流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所以这里将三极管看做一个电流源就理所应当了。


      有人一定会问,不是说三极管能放大电压吗?你这里却说是以电流的方式体现,那三极管放大的电压是怎么回事儿呢?这个问题正是我们今天要搞明白的问题。


      正是由于集电极电流受Ib的控制,而Ib的变化引起集电极电流的变化,同时以电压的方式体现在集电极负载电阻Rc上,这里通过Rc进行了一个I—V转换,最后的输出就变成了电压。


      我们将三极管的输出回路做一下交流等效会看得更明白些,看下图:


      在这个图中,我按照输出回路的信号流向做了一个交流等效,这只是第一步,还没有完成,一会儿还有一张图才是最终的完成图。特意把这张图弄上来是为了让大家更明白转换的过程。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张图和上张图相比,什么东西没变,又少了些什么东西?


      不错,电容都省去了,也就是说把电容看作直通,至于为什么,在上一贴已经说过,这里不再细说了。


      还有变化的就是Re消失了,Rc好象也有变化,还多出了一个RL。我们一个一个来说。首先RL是什么?RL是我们在这里设置的一个负载电阻,大家注意这里要同集电极负载电阻Rc区分开。这个RL是接到最开始那个图中“输出”端的一个电阻,它也许是真的是一个电阻,也许是下一级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但无论是什么,他对这个放大器而言,用很多书中常用的一句话来说“从输出端向外看去所看到的电阻”这个电阻RL也就是这个放大器真正放在某一个电路集合中工作时的真实负担。也就是这个放大器的负载。这里我们将其简化为一个电阻。


      再来说说Rc,如果你认真看了上一贴,那么Rc放在这里就应该没有什么难度了。是的,完全是按输出信号的流向来定义Rc的位置的。


      还有一个Re,Re消失了,为什么呢?它不是一个电容,对交流信号又有着阻碍作用,怎么看也不能把它给忽略啊!但这里偏偏它消失了,来看下一张图:


      在这张图上不但Re消失了,连三极管都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东东。弱弱的问一句,大家都知道这个圈里一条横线再加一个A的东东表示什么意思吧?哦,可能我忘记标记方向了,但这确实就是“电流源”的标识。对电流源概念不太清楚的朋友去翻下书或百度下吧,然后我们再继续。


      这里为什么要用电流源来代替三极管的输出呢?我们知道三极管是通过基极电流来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假设某一个瞬间,基极的输入电流变化是+0.1mA(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变化而且0.1mA前面有个+号),而引起了集电极电流+0.5mA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无论Rc和RL取值如何,只要三极管能正常工作在放大状态下(这个前提很重要),那么整个回路中总的发生变化的电流就只能是+0.5mA。再对照一下电流源的定义,是不是很有些一样的地方啊!


      那么Re为什么要忽略呢?我们观察一下,如果把Re放回去,想一想上贴提到的一个关系式Ie=Ic+Ib。还记得吧,也就是说Re上流过的电流不管是变化还是不变化,都包括了Ic,也就是这个电流源的输出电流,Re很明显,就是这个电流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三极管一起组成了一个“黑盒子”,这个黑盒子我们把它抽象成了一个电流源,用在了这个图上。好了Re应该解释清楚了。至于三极管为什么在这里会体现出电流源的特性,就涉及到三极管内部的工作原理了,不在本贴讨论范围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资料看,或者说你不用去了解为什么,只要知道在这里是电流源,就OK了。


      现在我们开始继续下一步分析,刚才已经假设了在基极+0.1mA电流变化的情况下,在集电极产生了+0.5mA的电流变化,那么这个+0.5mA是如何分配给Rc和RL的呢?很明显,当Rc和RL同样大小时,一人+0.25mA。当Rc<<RL时(“<<”这个符号叫“远远小于”,“>>”这个不用说了吧。)Rc分得的电流会远远大于RL所分得的电流。反之亦然。


      这时一定会有人说,怎么说了半天就没有电压什么事儿啊,光说电流了,难道电压不重要么?我们在分析电路时不是应该拿电压说事儿么?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电压和电流对于一个电路来说是一体两面的,你既可以从电流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也可以从电压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只不过在建立模型时要有一定的区别了。对于三极管这种流型器件来说,用电流来解析会更方便些而已。下面我们将用电压来解析下这个电路。


      补充一句,用电流来分析实际上应用的是诺顿定理,用电压来分析就是戴维南定理了。上面这个电路中,当你用Rc和RL分别乘以它们所分得的电流时,得到的就是它们的电压了。不用试,肯定电压是一样的,因为Rc和RL是并联的不是么?


      看看下一张图吧,但愿新手不会看迷糊:

      这张图又发生了变化,电流源变成了电压源,原先与RL并联的Rc变成了与RL串联的RTH。这个变化是怎么来的呢。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电流源与电压源是可以等效的,一个电流源与电阻并联可以等效于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串联。”就是这么简单,至于爱问为什么的朋友估计你要去翻书了,讲起来要好大一篇,在电路基础的书里会有介绍,如果书不错的话,还会顺带着讲讲戴维南定理,去看看吧。


      那么这个电压源的电压是多少呢?刚才已经假设了,基极电流的变化引起了集电极电流+0.5mA的变化,当Rc与RL同样大小时(10K),两个电阻各分+0.25mA,那么Rc上的电压就是10K乘以0.25mA等于2.5V。这个2.5V就是在这个瞬间的电压源的电压了。RTH就是Rc了,因为电流源的电流转换为负载RL所看到的电压就是在Rc上体现出来的,所以可以把Rc看做是RTH,也就是戴维南等效电阻了。


      好象有的人不明白,为什么刚刚两个还是并联,怎么现在又串联了。有这个疑问的朋友,请仔细看一看上面一段,再仔细读一读下面关于戴维南定理和戴维南等效的定义(来自百度):

      戴维南定理(又译为戴维宁定理)又称等效电压源定律,是由法国科学家L·C·戴维南于1883年提出的一个电学定理。由于早在1853年,亥姆霍兹也提出过本定理,所以又称亥姆霍兹-戴维南定理。其内容是:一个含有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及电阻的线性网络的两端,就其外部型态而言,在电性上可以用一个独立电压源V和一个松弛二端网络的串联电阻组合来等效。在单频交流系统中,此定理不仅只适用于电阻,也适用于广义的阻抗。


      对于含独立源,线性电阻和线性受控源的单口网络(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电阻相串联的单口网络(二端网络)来等效,这个电压源的电压,就是此单口网络(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这个串联电阻就是从此单口网络(二端网络)两端看进去,当网络内部所有独立源均置零以后的等效电阻。


      大家注意最后一段话中的蓝色部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你是站在负载电阻RL的角度上去看你和RTH或者说是RC的关系的。


      或者我们可以对这个戴维南等效后的电路再做一次等效:电压源和戴维南电阻RTH合起来可以看做是一个现实中的电池,我们知道电池都是有内阻的,RTH就是电池的内阻。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还可以联想一下,有的放大器要求阻抗匹配(Rc等于RL)RC等于RL,有的放大器要求高输入阻抗,有的放大器要求低输出阻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因仑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