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你的免疫力是否降低了
一般认为适当强度的跑步运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但是,锻炼者进行大强度跑步运动或是初跑者对初始运动强度不适应,都可能发生免疫抑制反应,即引起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使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易感率升高。因此,锻炼者应特别注意免疫抑制现象,避免其发生。免疫抑制产生的机理通常用“开窗”理论来解释。当机体进行大强度急性运动或者身体素质较差的初始运动者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运动会作为一种强烈的刺激作用于机体,机体就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调动机体的所有潜能以完成运动。此时,应激激素会急剧升高,血液的动力学也发生改变,这些都导致机体储存的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快速动员入血,使得淋巴细胞的数量在运动期间急剧升高,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也发生明显改变。运动结束后,淋巴细胞浓度下降,增殖分化能力及活性降低,免疫球蛋白含量及功能也受到影响,出现免疫低下期,表现为对疾病的易感率升高。据研究,受一次性急性运动的影响,免疫低下期可持续3-72小时不等。在这一免疫低下期,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极易侵入人体并导致疾病的发生。故一般形象的将这段免疫低下期称为“开窗”期,意为“免疫系统被打开了窗户,病原体可以较自由的进入”。任何形式的锻炼运动都应尽量避免免疫抑制现象的发生。首先,运动者应选择合理的运动强度,特别是初始锻炼者,不应盲目追求大运动量大强度,应当循序渐进的进行。其次,运动后进行沐浴、更换衣物等减少细菌、病毒等的感染机会。此外,如果发生了免疫抑制现象,患感冒等,应停止运动并及时治疗。痊愈后在进行运动,并适当降低运动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