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有关芯片产业的消息甚嚣尘上,内容涉及手机、PC、游戏,乃至智能汽车,先是微软透露有兴趣收购AMD,再有联发科看中了NVIDI,而就在一个月前,英特尔以每股54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ltera,国产芯片业不断地传出利好:政策方面铁了心要扶持芯片业发展。
这段时间,有关芯片产业的消息甚嚣尘上,内容涉及手机、PC、游戏,乃至智能汽车,先是微软透露有兴趣收购AMD,再有联发科看中了NVIDI,而就在一个月前,英特尔以每股54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ltera,国产芯片业不断地传出利好:政策方面铁了心要扶持芯片业发展,估计是领导再也不想看别人脸色了。上述产业链内的收购,有些已经成为现实,有些仍在传闻,但无不预示着芯片产业链的重组趋势,这个趋势和企业自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取决于整个终端产业链的发展,事实上,仅一张移动互联网就让英特尔、高通的境遇判若云泥,而联发科从山寨机到智能机,业绩上演了深V翻转,从巅峰跌入谷底,又忽地重回巨头行列,这位草根出身的芯片企业,也算是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
芯片业难逃重组厄运?
微软的处境则有点微妙,它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但它赚的钱又和移动互联技术又没有太大关系,甚至沦为这个时代著名的冤大头,先是自己烧了60亿美元,没弄出什么好产品来;后来又花71亿美元收购诺基亚,依旧不温不火,推出的智能手机连名字都让人记不住。现在,微软的现金储备高达900亿美元,AMD的股价仅有18.1亿美元,看来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微软的Xbox还能卖出多少台,况且,AMD因向Xbox提供硬件芯片支持已经赚得够多了,它真愿意走进这个已有衰败迹象的大宅门吗?对于微软来说,最有可能的战略就是借助AMD的技术开发自家的智能机和平板芯片,从而打造属于自己的全产业链,只是“大头微软”真能搞的定这么高级的事儿吗?
除了这些金字塔上的企业之外,一些草根企业也开始借助政策、市场努力向上游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芯片企业的缓慢崛起,这里有政策帮的忙,也有本土市场的红利,或许在未来5~10年内,我们真能有一、两家芯片企业走出国门,这的确是件让人兴奋的事儿,前提是我们要在这次重组之中,找到正确、劲道、务实的发展方向。
芯片世界,谁是幕后的最大boss
现在芯片业闹哄哄的,但他们的曝光率实在比不过终端制造商,世人只知道有苹果、三星、小米,却往往不知道智能手机背后隐藏的产业链有多么庞大,从显示器到电池,从Camera到震动马达,还有贴在Flex上的减震泡棉、拧在外框上的螺丝,甚至永远都没有作用的防水漆,这些都需要专门的企业供货。随着iPhone/Galaxy/红米Note的爆红,一些企业从三、两间的厂房扩张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工业园区,而任何一款智能手机销量上的变化都会对这些琳琅满目的企业产生影响,有些甚至是关乎生死的致命性影响。
芯片业难逃重组厄运?
按照一般逻辑来讲,芯片业是整个产业链中抗风险能力最高的供应商,他们凭借高技术含量,一度能左右整个市场,像一些前沿的芯片巨头常常会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供货数量,用比较俗的话讲就是,供货给你,是看得起你。
现在,高通依旧能享受这样的待遇,毕竟,他面对的Android阵营尚没有太强大的Boss。相比之下,苹果的供应商则没有那么幸运了,iPhone的品牌形象太过光芒万丈,而且库克是一个极品的供应链高手,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利用品牌优势去压榨供应链的利润。比如在最低端的组装领域,苹果还要同时培植富士康和和硕代工厂,iPhone6之后又加入了伟创力,越来越多的选择使得苹果在价格谈判方面获得巨大的优势,三家代工厂任何想要提高利润率的想法,往往都会因“你敢涨价,我把订单交给别人”的威胁而作罢,至今富士康的代工利润也不过2%,和硕估计刚刚打平,至于伟创力,先流点血再说吧!
同样的逻辑自然可以应用到芯片供应商,最惹人注目的无疑是A系列CPU供货。智能手机刚刚兴起的时候,苹果还有三星这个“所谓的对手”,供货商在谈判桌上还有些谈判的资本,但随着苹果推出iPhone6/Plus,三星无止境的溃败,整个智能机市场逐渐形成寡头之时,库克的筹码越来越多,加之,iPhone的出货量通常都是天文数字级别的,苹果的合作倾向稍有变化,就有可能给芯片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拿iPhone6举例,A系列芯片由三星和台积电供货,竟惹得两家供应商口水不断,甚至传出三星员工在台积电做内鬼的传闻,而最新曝光出新一代iPhone更是传闻采用了高通的处理器,这样一来,芯片市场最重要的几个巨头都会成为苹果的供货商,他们相互竞争,互有优势,但他们的客户却没有相同级别的对手,也就是说,这三家巨头的成败,有很大一部分决定于和苹果的关系,而要想和苹果搞好关系的第一要务,就是拥有足够巨大的产能,以及最大限度地“让利”给他们。
之所以说,苹果是整个芯片市场的大Boss,是因为它把持着整个高端智能机市场,而且短时间内,大家很难找到另外一个领域,能有智能机这样巨大的市场。PC市场日薄西山,英特尔现在拼了命地也想扎进智能手机领域却战绩惨淡;平板还没有红透,就已经开始衰败;专业游戏机则不断受智能机冲击,芯片需求有限;未来能寄予希望的可能只有物联网平台,智能汽车或者虚拟现实这样的新生事物了,只是这些太过遥远,有太多的企业可能根本熬不到那个时候,就突然消失了。
举国创芯,中国力量在路上
智能手机高端市场,看上去已经没有太多变数可言,一言以蔽之,全靠苹果的心情吧,这样的话听上去挺幼稚,但已经无限逼近事实。相比之下,低端市场的变数要丰富地多,特别是中国市场。这里有13亿人口,华为、小米们不仅成功夺回了大陆市场,更是有望组团出海,在同等条件下,他们会优先选择国内的芯片供货商,更何况,政策的利好也会成为中国芯片业的重要推动力,总之,中国手机的崛起,带动的可能是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芯片业难逃重组厄运?
前几年,国内芯片90%都依赖进口,单年份进口金额动辄2000亿美元,这个数字几乎与石油并列第一,那些从国外送进来的芯片流入了大大小小的代工厂,质量参差不齐,且出现了供应商比客户更牛的荒唐事儿,强悍如富士康在面对芯片供应商Marvell/LG时竟然也要低三下四,就更不要提那些沿海的小型代工厂了。随着内地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崛起,中国市场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但很多手机品牌严重依赖国外芯片,与其说中国手机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倒不如说我们把资源整合、资本游戏玩得更好,事实上,前言企业的CEO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如小米,曾传出与联芯科技合作的消息,以图摆脱海外进口,这一举动甚至惹怒了联发科,他们一度下调对小米的出货优先级;更具审美性的中国芯片企业则是华为,两年来,他们的手机“荣耀”海内外,并推出了自己的手机解决方案,据华为刚刚宣布的销售数据来看,他们上半年总出货量为5000万部,其中第二季度超过3000万部,按照这个速度,华为手机年度销售总量达到1.1亿部没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每部华为手机都搭载了华为海思麒麟CPU,也就是说他们的芯片仅靠自家手机就已卖了5000万颗,这样的销售数字足可以让华为成为高通、三星、联发科之外的第四家芯片巨头。
华为芯片能取得阶段性成功,取决于其积极探索的态度,以及持之以恒地技术沉淀,他们去年的研发费用达到了66亿美元,占年度总收入的14.2%,而且这家企业从不奢望一夜暴富,而是懂得踏踏实实地修炼基本功,靠研发、靠专利、靠积累,任正非内部讲话总会告诫员工,要有高瞻远瞩的思想,坚持上50年一定会有收获。
除了华为、小米这样的龙头企业在催化国产芯片进程之外,政策也常常给添上一把火,上头领导明确要求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小组,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各种各样高大上的目标,颇有点举国创芯的意味,这种气势让中国芯片力量来势汹汹,海外企业最忌惮的还是中国大陆的生产能力,在生产制造方面,中国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我们的成本管控方式已经非常完善,在价格上获得优势几乎是分分钟的事儿。况且,中国本土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场,占全球总量的45%以上,如果中国芯片能做得好,或者说,只要不是太差,中国企业也不会舍近求远的。
同时,笔者也要告诫未来的芯片巨头,这个行业风险非常高,技术在不断升级,市场常常又是捉摸不定的,单就购买设备的资金就需要堵上身家性命,于这种环境下生存,切忌追求短线快钱,更没有时间为“阶段性进步”而欢呼雀跃,而且一定要花点时间却学习“摩尔定律”,有时候,这个定律远比中国股市更让人闹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