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任务团队摘得“创新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值得关注:“2012年11月,北斗16颗卫星成功发射,随着北斗明年即将投入商用,中国不仅摆脱对GPS的依赖,北斗也将衍生出惊人的卫星定位产业。”
北斗卫星团队的创新精神与科研实力令人钦佩,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北斗卫星导航明年投入商用所蕴藏的“大蛋糕”更值得期待。专家指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结网完成后,系统用户定位、电文通信和位置报告都将优于GPS,借助该优势,北斗系统将在导航市场形成核心的竞争力,并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政策催动千亿产值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即“中国版”的GPS。该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现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北斗导航系统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十六项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科技部今年9月印发的《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末,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要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规模,初步建立5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30家创新型企业,形成10个左右的示范和试验应用。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预测,到2015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将超2250亿元;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届时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产业的用户规模将成为世界第一,年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其中20%的贡献来自出口收入。
将打破GPS垄断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导航领域关键技术与产量上相对落后,使GPS在我国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在电力传输、通信、金融等领域,均存在严重依赖GPS的情况。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北斗一号终端社会持有量为10万余套,参与的企业数量仅为50-60家,年产值为3亿~4亿元左右;而GPS导航终端2011年的总销量超4500万台,产值近700亿元,参与企业达6800余家。
“虽然目前GPS仍占据国内导航市场的垄断地位,但今后,北斗导航有着巨大的替代需求和市场空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通信行业分析师表示,由于北斗导航系我国自行研发,一定会得到政府的强力支持。
“首先是从安全性考虑,政府或央企将会优先采购北斗产品。此外,政府也会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相关政策等大力支持北斗产业的发展。”北斗将成为与GPS相抗衡的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在广州市科普大讲坛曾表示,未来“北斗”有望将实现80%的中国市场占有率,力争占领20%的全球市场。他认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全世界导航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的贡献率可达23.6%。与GPS相比,“北斗”的首次定位速度和授时精度都表现出更好的优越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结网完成后,系统用户定位,电文通信和位置报告只需几秒钟,而GPS首次定位却要1-3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