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超低功耗应用中的隔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发表于 2015-9-26 21:2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光电耦合诞生于大约45年前,大约在同一时期亦诞生了很多标准通信协议,比如RS-232、RS-485、DeviceNet,以及4-20mA电流环路。光耦合器的出现,即首款封装隔离器,这些通信方案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它们互相吸取了对方的优势。自此以后,多年的创新工程与不懈的努力改进,使得光耦合器得以在大量应用中大显身手。然而,新的隔离技术在过去十年中逐渐崭露头角。为了满足最新应用的要求,新技术相比以前的光耦合器技术具备很大的优势。新隔离器可用在速度更高、功耗更低的应用中应用。
新应用领域
目前,数字隔离器能以高出以前光耦合器5倍或6倍的速度工作。 最终,ADI的产品可能能够以高几个数量级的数据速率工作。以下应用对功耗有所要求:4-20mA现场仪器仪表、电信和电池供电设备。这些应用同样推动隔离接口的功耗向降低几个数量级的方向发展。
当前技术
决定隔离器电气性能的因素有哪些?可以将一个隔离器拆分成四个独立的部分。
首先是一个数据编码方案。它可以是一个电平编码;该方案在某个主动状态期间产生一些场,这个场将在主动状态期间不断推动光或RF信号传输,然后只需在被动状态期间将其关断,便能以这种方式得到一个1和0编码信号。另一种方法是采用脉冲编码。脉冲编码利用极短脉冲的极性或脉冲序列,将信息从隔离栅的一侧传输到另一侧。
下一步是发送数据。这里重要的是建立信号的效率。当采用光学系统时,光就是信号,因此是用LED来建立信号。LED的效率决定了信号的效率。效率取决于磁场(感性耦合)或电场(容性耦合)。对于感性耦合而言,必须产生高电流,才能建立良好的磁场。而采用电场时,只需对小电容的平板充电即可。磁场感性耦合的发送端功耗略高,而接收端的功耗略低。电场倾向于在发送端具有较低的功耗而在接收端具有较高的功耗,这是因为它们需要极为密切地监控信号电平,从而具有较高的放大倍数。


图1 数字隔离器采用开关键控制

图2 数字隔离器采用脉冲编码方案
因此,对于光耦合器来说,就有一个接收器效率问题。光电晶体管或PIN二极管被动接收光,并允许电流流动。芯片级电感的功耗极低。它只是从原边接收能量。可将其直接输入下一个分析级,无需过多放大。利用电场的容性耦合需要放大和信号处理,因此功耗可能更高。然后,最终步骤是数据解码开销,那就是放大器偏置;或者当采用脉冲编码时,不会有什么功耗代价。但它会以时间为代价,因为可能需要对脉冲进行帧处理,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编码方案,首先是开关键控,其本质上是电平敏感型编码方案,其耦合场在整个主动状态期间存在,而在被动状态期间缺失。该方案可采用光学部署,也可采用光耦合器、容性或感性耦合器、脉冲编码中的RF方式部署。在这些情况下,场存在于极短脉冲或脉冲序列中,然后在副边接收并解码数据,并锁存到触发器,并保留直到接收新边沿。基本上,它对边沿(而非电平)进行编码,然后从原边发送到副边,并锁存入触发器。可以通过容性和感性方案实现该操作,而采用光学方案并不现实。
耦合场同样是光,编码方案始终采用开关键控。它们的工作方式如下:原边LED发出光,然后某种介质(比如半透明环氧树脂或其他材料)用作绝缘,然后在接收器这边,可以针对极低端光耦合器使用光电晶体管,也可针对较高端光耦合器使用PIN二极管。
促使实现光耦合器功能的是电流传输比,这在极低光电晶体管类光耦合器中有,但在较高速器件中是看不到的。几乎所有的光耦合器属性都能归结于这个电流传输比。它本质上是一种权衡取舍。如需更高速度,就会花费更多功耗以便让信号跨越隔离栅传输,并尽可能快速地对接收器充电,如需极低功耗,可极为缓慢地执行操作,降低功耗。
改进光耦合器的方法是采用效率更高的LED,这对原边和副边来说都有好处。可加厚光电晶体管的基极,从而提高接收器电容并使其速度变慢;因此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极低功耗,但速度也极低。可以使用PIN二极管,它们非常快、电容很低,但同样接收光的能力非常差,且若要获得较好的吞吐速率则需在LED上耗费大量功耗,要么PIN二极管的输出需要放大很多倍。光耦合器使用开关键控,因为它们无法以足够高的速度开关或创建足够短的脉冲,来实现脉冲编码。
另一方面,数字隔离器可以使用开关键控,如图1所示。实现方法是:开关RF振荡器,对输入信号进行高电平和低电平编码,然后通过一对差分电容对其进行耦合。它将输入差分接收器,且存在振荡时驱动输出至高电平,而不存在时驱动至低电平,这样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传播延迟性能。
差分接收器具有良好的噪声免疫性能,同时高频下的功耗性能相当出色。然而,它们低频下的功耗非常高,基本上,存在一个下限,不可再低于此下限值,因为接收器必须始终偏置,以便随时根据发送器的开关状态而以极快的速度开关,它们有很多优良的特性,但用来降低功耗则不太合适。
另一方面,数字隔离器采用脉冲编码,且通常可以使用感性或容性耦合,如图2所示,采用感性耦合。基本上,随着输入改变边沿,即如果得到一个上升沿,就将其编码为双脉冲,它将把下降沿编码为单脉冲,还能使用脉冲极性,但本例中采用脉冲序列。然后那些脉冲将被编码为鲁棒性较高的电流脉冲,宽度约为1ns,高度可能为70mA。 那些脉冲通过线圈发送。实际上,它依然是极低功耗编码,因为虽然信号高度为70mA,但它仅有1ns宽,因此该编码方案的平均功耗极低。这些脉冲通过电感发送,它们在副边接收并进行窗口化处理,然后锁存入输出端,以便重建输入脉冲串。这类方案的特点是低数据速率时的功耗极低,因为功耗主要与脉冲高度有关,即曲线下方的脉冲区域。它具有高共模抗扰度、低传播延迟以及高数据速率,与其他方案类似。若在接收器端采用单端施密特触发器,则可实现极低静态电流。

图3 纠错/故障安全电路

一脉冲二脉冲编码方案的特性:
?低数据速率下具有极低的功耗
?高共模抑制能力
?低传播延迟
?高数据速率
?单端施密特触发式接收器支持低静态电流
如果由于上电或某种电源瞬变事件导致失配,从而改变输出锁存状态,则输入和输出的状态可能有所不同,并且将保持这种状态,直到新数据将其改变。对于边沿编码方案,通常添加一个刷新电路,对输入直流电平进行采样,并将其周期性发送到输出端,以纠正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任何直流失配,如图3所示。通常以大约1μs的间隔执行此操作。此外,输入端还有一个毛刺滤波器,防止极短的脉冲,短到系统无法响应的脉冲,进入前端从而使线圈传输不可预知的数据。
在接收端,可针对脉冲部署看门狗等器件,如果脉冲串消失,换言之,如果在最小数据速率下都没有接收数据,那么接收器电路就知道输入端没有在发送数据,于是会将输出端置于默认状态下,所有这一切同样会产生开销。它所做的就是形成一个脉冲编码下限,从而哪怕脉冲编码方案也能看到最低量的电流。
图4 三种技术比较


图5 该新系列隔离器的功耗曲线比较

如图4所示,比较这三种技术,可以发现光耦合器(最上面的红色曲线)在数据范围的中间部分下降,因此这是一个典型的单晶体管光耦合器。整个数据速率范围内的功耗其实非常高,并且随着数据速率的上升而升高的非常快。其他类型的光耦合器可以降低此功耗,但同时也会将可用的数据速率降低至极低的水平,此处所举的例子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另外还有高数据速率的光耦合器,它们的功耗曲线倾向于沿图4的最上方变化。
下一条曲线表示开关键控数字隔离器,如图4所示,它十分平坦,且工作时最小功耗远低于光耦合器,但依然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第三条曲线(绿色)表示的是脉冲编码数字隔离器,可以看到在低频时它的功耗很平坦,因为器件内部依然每μs都会发送数据,因此它基本上工作在稳定的速率下,直到输入数据的速度超过刷新速度,随后它就不再是线性的了,可以发现动态电流。
那么该如何选择呢?为了实现新的应用类型,功耗水平必须远低于这三种选项,虽然我们向这一目标有所接近,但仍然处于同一等级。理想的低功耗隔离器应当是平坦的,或者是不断下降直到零的。它将具有超低功耗,低于当前器件两到三个数量级。它将保留隔离器的全部良好特性,即噪声抗扰度、共模瞬变抗扰度,以及正常工作所需的全部隔离。
应当选择何种技术?在提到的这些技术中,脉冲编码方案具有低至1Mb频率范围的最佳性能。开关键控往往需要大量功耗来保持主动状态,因此实际传输数据时,它将消耗大量功耗,并且对此将无能为力。光传输速度过慢,无法进行脉冲编码,不予采用,光学方案无法用于降低功耗。
图6 4-20mA应用电路

如果重新设计毛刺滤波器并尽可能消除电路中的所有偏置,那么脉冲编码就有可能大幅提升性能。放宽热补偿要求,一般而言,不要进行极为紧凑的热补偿设计,可以降低功耗。此外,如果降低刷新频率,便能让拐点位置下移,使功耗变得平坦。最后,如果允许完全关闭刷新,那么事实上随着频率的下降,可让器件的功耗变得越来越低。
ADI公司推出了新的数字隔离器产品系列:ADuM144x和124x,可满足上述全部要求。提供多方向通道配置的2/4通道产品,基本上涵盖每种通道数量的全部通道配置。它们采用低功耗设计,工作电压范围为2.25V~3.6V,工作温度高达125℃,且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性能不会下降。这些产品的数据速率高达2Mbps,并具有ADI多年来早已实现的CMTI性能以及更小的封装尺寸,其数字隔离特性一如ADI过去销售的十亿通道的隔离产品。
综合这些产品的性能,再次对比它们的技术。如图5所示,如果加入该新系列隔离器的功耗曲线,那么可以看到,在动态电流占主导的地方,这些新的隔离器由于降低了所有内部偏置,因此得以降低每通道大约0.2mA的功耗。然后,通过将刷新速率降低至大约17kbps,每通道范围内的动态电流便可扩展至最低5μA。低于17kbps处,这些器件每通道功耗仅5μA。因此,这些产品相比目前市场上较佳的隔离器,其功耗下降了两个数量级。
然而,也可以禁用刷新电路,该电路仅在校正误差或启动时才起作用。可以在不提供刷新的情况下想办法完成任务,这样可让动态电流一路下降至大约100Hz范围内,从而得到低于4kHz、每通道功耗远低于1μA的性能。这要比前面提到过的还要低三个数量级。
应用示例
这个突破性的产品,它的功耗低三个数量级,能用它来做什么呢?什么类型的应用需要超低功耗?4-20mA电流环路、环路供电型传感器,其实就是隔离式通信,比如RS232等需要在电缆远端实现隔离的应用。如果应用的功耗在此范围内,那么可以在电流的数字逻辑电平上实现整个接口,或者如电池供电型应用那样具有固定量的电能,并运行一段特定的时间。没有人希望隔离接口不工作时也始终消耗电能,进而耗尽电池。
另外一些超低功耗有用的地方有:获取电能的成本较高,无论是元件或是散热方面。散热意味着必须引入冷却机制,对于少量功耗来说,添加其他元件,比如开关调节器或DC-DC转换器,是一种代价高昂的解决方案。超低功耗接口可让您减少现有高压总线上的功耗,而几乎没有任何功耗代价。
隔离式环路智能传感器前端供电型4-20mA应用,电路图如图6所示。
通常,需读取左侧输入ADC的传感器或输出电压信号,这部分的功耗可以做到非常低。在图6右侧,有一个24电流环路,环路上的一切都有4mA功耗预算,环路上始终存在4mA,因此该功耗可用来运行电子器件。通常,环路控制器(图中显示的是DAC接入环路中)允许从环路获取3V~9V电压以供使用。它需要少量电源才能运行自己的DAC,调制环路电流。
在现代应用中,数字DAC与SPI接口一同使用。通常,这种组合需要四个通道,才能将信号回传至DAC。因此,可以使用3V~9V构成一个成本极低的隔离式电源。通常可在输入端使用高压,并将其逐步调低,这样会增加器件左侧或隔离栅左侧的可用电流,能以非常高的效率获得跨越隔离栅的中等量的电源。 问题在于隔离,就当前的技术而言,哪怕只是采用降压变压器后可跨越隔离栅获得的电源量,通常隔离栅也会消耗接口提供的几乎所有电源。
应用的关键在于把环路中的电能分配给隔离式传感器。如果采用降压DC-DC,并向传感器提供最优电源,那么一个简单的设计就能提供70%的效率,基本上就是在副边采用振荡器、变压器和LDO而已。假设有一个2:1降压调节器,效率为70%,输入电压为6V,那么输入DC-DC的电流为2mA。隔离侧的最大功耗大约为2.5V和2.8mA。 如果假定SPI工作在大约100kbps,这在4-20mA电流环路中是非常普遍的信号保真度。那么基本上,此SPI数据速率会限制所需电源。那么,SPI的隔离接口则消耗其余所有电源。如果可提供更多电源,设计人员就会希望提高SPI的工作频率,以获得更佳的保真度,或者为数字控制添加HART调制解调器功能。HART是一种数字系统,工作在4-20mA电流环路的最顶端,允许低频数字命令随4-20mA模拟信号一同送出。
如果需要搭建一个包含HART应用的系统,就需要探讨光耦合器光耦合器的部分特性是晶体管类型以及高速器件类型,使用开关键控的容性数字隔离器、使用脉冲编码的感性数字隔离器,然后是ADI公司提供的新超低功耗器件。
使用光耦合器的SPI接口需要28mA电流,以便工作在100kbps。 该电源是没有办法提供的。事实上,无论是数字还是光耦合器,功耗都远远超过10mA。 容性开关键控器件接近这个数字。有4mA可以用来运行SPI总线和HART串行接口,但它依然是一侧所需的全部功耗预算的1.5倍,因此将不得不耗尽一切,近乎两倍之多。
如果考察采用脉冲编码的数字隔离器,那么将正好处于边沿上,这些系统是可以实现的,但它们的裕量极少。如果考察100kbps时的超低功耗,则隔离接口仅需0.01mA。换言之,它现在是整个功耗预算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了,这意味着现在设计人员可以让ADC工作在高得多的数据速率下,改善4-20mA电流环路的保真度,而之前却几乎无法在所需的数据速率下让数据通过。
电池的电能有限,电池会耗尽,然后就必须充电或替换。处理这类系统中的隔离通常涉及到电源管理。很多情况下,这类系统的控制器有时候将不得不完全关闭隔离接口,这是非常棘手的,因为很难知道何时再次开启。它们还经常会发出脉冲,只是为了检查是否接入了任何器件,这将消耗大量电能。另一个策略是在开关键控等隔离器未工作时使其处于相应状态,避免消耗过多电能。通常只需使它们在最小零频率功耗状态下运行,然后接受这一结果。一种更好的办法是使用隔离接口,它的功耗极低,因此无需操心电源管理问题。

图7 医疗监护仪

有一个专利的医疗监护仪示例,如图7所示,它将周期性通过UART连入电脑。为了安全起见,需要进行隔离,以便使不受控制的计算机不会意外地向病患注入电流,微控制器会处理隔离接口的全部电源管理。该例中,如果分析采用1442这类器件的接口,那么可以实现使电池长时间供电等这类优势,因为静态功耗几乎为零,并且UART的工作无需依靠专用电源线路,只需从数字电路获取电能即可。再次比较此处功耗,可取一枚常用的纽扣电池作为电源,比如CR2032。
采用隔离式UART时的电池寿命如表1所示。这种CR2032纽扣电池的容量一般是225mAh。如果计算运行一个四线式数字接口所需的功耗,则假设它的活跃时间是1%,并且活跃时需要以大约10kbps的速率运算数据,大家可以自行计算接口耗尽电池电能的总时间。如果是数字光耦合器的话,那么32个小时就会耗尽电池。如果是PIN二极管或光电晶体管型光耦合器,可以把它们置于被动状态,实现极低的功耗和4000小时工作时间,看上去很不错,电池可以工作4000小时,实际应用会消耗掉一部分这些电源,但ADI依然有办法应付。
表1 采用隔离式UART时的电池寿命


如果是数字隔离器,那么工作时间是166小时,虽然并非十分理想,但至少它们速度快,而且比高速光耦合器好很多。感性耦合器,它们比容性耦合器要好一点,但也只是好两倍而已。如果我们采用最新的ADuM 144x系列来构建接口,那么功耗将下降到如此程度,即电池寿命从4000小时一跃而为24000小时,也就是大约28年。在这种功耗水平下,可以将电池当成永久而不用替换的。
以太网供电应用始终通过I2C控制接口,实现实际POE控制器芯片与网络路由器等设备之间的对接。POE控制器直接采用-42V电源供电,该电源是以太网电源。然而,控制接口通常工作在最高3.3V,且以负电源为基准,因此很多控制器芯片会集成内部LDO并提供1mA~2mA电能,以便从42V总线获得3.3V总线电压。问题在于,哪怕几个3mA对总线来说都是大量的功耗,因为大部分功耗以热量的形式浪费了。仅仅是为了得到几mA而降至3.3V,就会浪费从42V总线上获取的电源的95%。另一种方案是在42V总线上使用开关调节器。它们成本较高,使用隔离式DC-DC并从原边为该低压控制总线供电,但同样成本较高且元件数较多。
POE四端口控制器的应用如图8所示。用于I2C总线的以太网供电实际上是隔离的,因此它们传输的信号是单向的。它对于采用我们的四通道隔离器产品来完成设计而言是很方便的。只需在其副边额外使用一个缓冲器,将数据输入和数据输出信号重新组合即可。这里我再次回顾了所有这些技术,过此接口传输了一个100kb I2C信号,该功耗转换为驱动这些电路的POE控制器上消耗的一定热量。如果使用高速光耦合器,那么POE芯片功耗将接近0.5W,而大部分设计人员都不会愿意针对此功耗设计冷却方案,甚至高速PIN或晶体管型光耦合器都会产生大量功耗。
而对于容性开关键控,情况则稍有好转。感性,甚至更好,而新超低功耗产品,ADI实现了从0.5W到降低至1mW!这样的总线功耗足够低,可以直接使用POE控制器。如果POE控制器内部不完成此操作,可以采用齐纳二极管和电阻来吸取电源,且功耗较低。这样便能实现一个非常好的组合,允许使用成本不高的现有元器件。

图8 POE四端口控制器的应用和功耗比较
结论
综上所述,新的124x和144x器件降低了这些数字隔离器如此之多的功耗,以至于之前勉强可实现,甚至完全不可实现的应用现在都能轻松实现。这些器件可在直流到高达2Mbps的范围内实现这些性能,该范围内已有大量低功耗应用,并且还将不断扩充。很多这类低功耗应用的工作频率低至kHz范围内,因此哪怕在低功耗水平,这些器件的工作范围也要宽得多。这些隔离器具有与较老的iCoupler器件相同的隔离性能,并且可以满足相同的安全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中科因仑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